引言:新时代的红色传承
在繁华的上海南京路上,有一群独特的“哨兵”——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的官兵们。他们不仅是城市的守护者,更是红色灵魂的传承者。从中共一大会址的义务讲解员,到南京路上的“人墙”卫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霓虹灯下新哨兵”的使命与担当。这支队伍的故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新时代的青春气息。
红色火种的播撒者
走进十中队的营房,你会发现这里的官兵个个都是“党史通”。自1998年起,他们就开始在中共一大会址担任义务讲解员,累计讲解7.6万余场次,听众超过450万人次。指导员杨泽楠说:“不论时代怎样变化,‘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是红色的。”
战士李昊杰的故事尤为动人。起初,他参军只是为了体验生活,甚至坦言“对党史缺乏兴趣”。然而,一次次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2022年,面对退役还是留队的选择,他毅然递交了留队申请,并主动担任党史讲解员小队长。如今,他的讲解连专业讲解员都连连称赞。
练强本领,守护繁华
作为“霓虹灯下新哨兵”,十中队的官兵深知,光有热诚远远不够,必须练就过硬本领。中队长陶然说:“履行使命任务时刻面临复杂考验。”
为了解决训练场地不足的难题,他们在楼顶打造了“空中训练场”,开展搏击、器械、健身等多种训练。2022年,中队军事训练优良率进步了20%。国旗班的战士张闯虽然从未走上过国旗台,却在9平方米的地下操控室里默默守护着每一次升旗的精准无误。他说:“我们守护国旗,不是为了站在聚光灯下。”
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
南京路上的“拉链式人墙”曾刷屏网络,而十中队正是这一行动的“元老级”参与者。从2014年至今,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用身体筑起安全屏障,确保游客有序通行。
顺带提一嘴,中队“雷锋班”每月20日都会在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从最初的修鞋、理发、磨刀“老三样”,拓展到如今的法律咨询、健壮检测等20多项服务。疫情期间,他们创新推出“点对点”服务模式,继续传递温暖。
小编归纳一下:不变的忠诚与信念
从党史讲解员到城市守护者,从训练场上的拼搏到街头巷尾的奉献,十中队的官兵们用行动证明:“霓虹灯下新哨兵”不仅一个称号,更是一份责任。正如习主席所嘱托的,他们始终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繁华都市中续写着新时代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