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2025年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在河北万全开幕,700余品种同台竞技,产学研共探行

夏末时节,金穗摇曳,甜糯飘香。8月13日至15日,2025年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暨首届万全鲜食玉米嘉年华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召开。大会包含品种鉴评、学术交流、现场观摩等多个环节,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河北省种子协会、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张家口市万全区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农学院,河北省种子总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协办。来自全国各地农业管理部门、民族有关协会、科研院校、种子企业、流通商、种植大户代表1000余人齐聚万全,开启一场全产业链共融共通的深度对接,为推动产业进步未来探路蓄力。

品种展示评鉴、多方交流研讨

为产业提质升级再续新动能

活动期间,2025年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田间评选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第七屯村基地启动。

基地分为品种展示区、品种特展区、间作示范区三部分,展示了来自全国的728个鲜食玉米品种,涵盖各省主栽品种。经过专家组田间检验和食味品鉴,活动从中优中选优,评选推介30个杰出品种,包含糯玉米、甜玉米、甜糯玉米各10个。

“植株一致性、抗病性、抗倒性、外观商品性、产量等田间特征,以及蒸煮特性、食味质量等表现,是此次品种鉴评的核心评价指标。”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主任李高科介绍,从近年的参选品种表现来看,品种类型越来越丰富。不光果穗外观、籽粒颜色上更加亮眼,还涌现出黄白双色、甜糯同粒等一批特色新优品种。在粒色、穗型、食味质量等方面,品种都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动向。

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产业迅速进步。自2003年至今,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从200万亩增加到2500万亩。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拓展,市场需求热度持续升温,品种创新从“单一口感满足”向“营养功能拓展”跨越,产业形态也逐渐向整穗生产、籽粒生产、罐头生产、成品馅料生产等多元化进步。

但在产业蓬勃进步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民族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李新海指出,我国鲜食玉米存在品种同质化难题,功能性品种相对滞后,育种与生产需求存在差距。绿色种植依赖化学投入品,管理粗放。“选育优质品种,提升质量与风味,开发适宜机械化的品种是鲜食玉米的科技进步路线其中一个。”

随着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销售渠道多元化,产业集群效应初显。但产业提质仍存在储藏保鲜技术滞后,冷链不完善,加工工艺精细化不足,设备智能化低,以及产业模式分散,产业链衔接不畅,品牌建设滞后等难题。

李新海建议,推动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构建多元化高效流通体系,并促进育种-种植-采收-预冷、贮藏-加工-物流-销售各环节无缝衔接与信息共享,拓展产业链横向融合,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增玉建议,加大品种选育和审定力度,平衡质量与产量,优先进步早熟品种,结合宽松审定标准并增加审定途径。同时,拓展鲜食玉米用途,进步鲜饲兼用型、鲜粮兼用型品种以降低风险。

在玉米制种环节,存在传统去雄依赖人工且成本高,受天气、人为影响影响较大。采用机械去雄,去净率50%-80%效率偏低,还会影响产量。顺带提一嘴,鲜食玉米等特用玉米因质量特性要求严格隔离,但传统隔离措施成本高、操作难,严重影响特用玉米的防杂保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海铭介绍,玉米智能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可与其他应用组合,创制玉米新型雄性不育系,可通过大致粒机械分选与形态标记去除混杂的两轮筛选技术,进步玉米单产。制种示范结局显示,不育系制种产量较人工去雄产量增产11.3%-16.07%。

探索全产业链集群模式

为打造县域竞争优势提供典型范本

历经三十余年进步,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鲜食玉米产销国,年种植面积超2500万亩,年消费量达750亿穗,形成数十个优势产业带。

“当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加快,我们现在正处在创新引领未来的新时代。”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表示,在鲜食玉米产业蓬勃进步进程中,万全通过突出育种创新能力、完善加工体系、施行标准化生产以及政府有力扶持的全产业链进步模式值得进修借鉴。

近年来,河北省鲜食玉米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从2000年代前的零星种植进步到2024年的120万亩,年产36亿穗,位列全国第六。鲜食玉米栽培模式多样,并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集群,区位优势显著。

作为“全国鲜食玉米示范县”“民族级出口鲜食玉米质量安全示范区”,万全培育出包含“万糯2000”在内的60余个具有自主聪明产权的品种。历经近40年的进步,当地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形成了全国领先的集专业化育种、标准化种植、集群化加工、多元化销售以及秸秆综合利用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进步模式。

近年来,万全紧紧抓住民族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强化招商引资。在活动现场举办签约仪式上,万全与鲜食玉米产业各方主体签订合作协议,涵盖了订单采购、农业种植、种质培育、加工升级、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人民政府区长刘超介绍,目前万全区共有制种企业3家,加工企业20家,种植基地18.5万亩,年加工鲜食玉米达到6.8亿穗,总产值约10.2亿元,带动1.8万余户的增收,5400余名农民的就业,实现了进步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民族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评价,万全通过县域全产业链集聚,大幅降低物流与采购成本,专业化分工劳动力与产业匹配效率更高,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议价能力,这种集群模式使万全鲜食玉米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增加鲜食玉米消费,促进我国主食营养化、均衡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事业。应充分发挥鲜食玉米的独特优势,借鉴万全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国鲜食玉米主食化进程,加快引领我国主食营养新变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祖祎祎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