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韭菜疫病防治方法韭菜疫病如何防治韭菜疫病的发病原因

韭菜疫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下面内容是综合防治技巧: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豫韭菜1号、豫韭菜2号、平韭4号、平丰6号等抗病品种,进步韭菜自身的抗病能力。
2. 轮作倒茬:多年连作会使病源积累较多,应进行轮作倒茬,3 – 5年与非百合科植物轮作一次,减轻疫病发生。
3. 科学施肥: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宜施用饼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培养壮株,增加抗逆能力。同时,避免偏施氮肥,以免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扩展。
4. 合理浇水与排水:韭菜疫病靠水流传播,要小水浇灌,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温室内湿度增大。夏季雨后及时排水,消除发病条件,防止倒伏;露地雨天也应注意排涝。
5. 通风降湿:浇水后要注意通风,以降低温室内的湿度。通风选在晴天无风的中午进行,一般通风时刻1 – 2小时为宜,棚室面积过大时可采取多处通风的技巧,但通风口不宜过大,过大易引起韭菜发蔫。保护地应及时通风降湿,通风量应根据韭菜长势和棚外温度而定,韭菜刚收割或棚外温度较低时,减少放风量。
6. 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减少病源。残留在土壤中的枯叶,是韭菜疫病发生的根源,应及时拾净。
7. “日晒高温覆膜法”:4月底至9月中旬,选择太阳光线强烈的天气(光强度超过55000 lux),早8点左右,用厚度0.10 – 0.12毫米的浅蓝色无滴膜覆盖(覆膜前1 – 2天割除韭菜),覆膜后四周用土壤压盖严实,膜四周尽量超出田块边缘50厘米左右。待膜内土壤5厘米深处温度达到40℃,且持续超过3小时,立即揭开薄膜降温以避免对根伤害。揭膜后待土壤温度降低后及时灌溉,促进缓苗。

生物防治
1. 施用微生物制剂:扣棚前宜用木霉菌或芽孢杆菌等制剂随水冲施,扣棚后待韭菜长到5厘米左右时,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防治疫病。
2. 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在春秋季节,当地温15 – 25℃时,选择阴雨天气或早晚阳光较弱时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随水冲施,每亩使用量1亿条左右。

科学用药
1. 发病初期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熏烟或喷雾防治,宜采用不同影响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应符合所用药剂的要求。
– 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 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 – 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 10天喷1次,连喷3次。
– 也可用70%代森锰锌800倍液、90%乙膦铝800倍液、砷杀毒矾400倍液、72%普力克1200倍液等喷洒叶面,三种药交替使用,6 – 7天1次,连续2 – 3次。
– 还可选用烯酰吗啉、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氟吡菌胺等药剂,将这些药剂交替使用灌根或者喷雾,并且可以混合有机硅助剂,防治效果更佳,视病情进步7天一次连用2到3次。
– 平茬后1 – 2天,可选用氰霜唑等药剂通过熏烟或喷雾预防病害。
2. 其他药剂选择:还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 500倍液、60%甲霜铜600倍液喷雾,7 – 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2 – 3次;或使用移栽灵2000倍液喷雾。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