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至,白于山的田野间,玉米挺立、豆秧蔓生,层叠铺展的绿意,织就一幅“高矮共生”的生态画卷。从昔日广种薄收,到如今亩产翻番,再到订单农业的保底护航,一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铺就了旱作农业“一地双收”的致富路。
初秋的姬塬镇冯团庄村,田垄间呈现出别样生机,高挺的玉米与低垂的豆秧错落交织,构成一幅立体的丰收图。这是冯团庄村特色产业的核心——玉米豆类带状复合种植。村民李彦已连续四年坚持这种套种模式。
实打实的增产效果,让套种从尝试变成了必然。冯团庄村地处白于山腹地,十年九旱和单一的种植模式让农户常年广种薄收。2021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动下,冯团庄村首次试种2000亩玉米与豆类带状复合作物。当年,玉米与豆类亩均纯收益突破千元,迅速提振了村民的信心。套种面积随之逐年递增,至2025年,全村套种规模已突破5000亩。
姬塬镇冯团庄村村民李彦:“我原来种的十几二十亩,年年增加,增加到现在六十到七十亩,套种产量高,在我们村全部都是套种。”
从最初的忐忑尝试到如今的笃定扩种,村民的这份底气来自于套种技术的“点石成金”。玉豆套种之因此能在旱地上实现亩产稳定、一地双收,关键就在于玉米与豆类高矮搭配的聪明。
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剑:“在同一块儿地上种植的玉米和大豆实现一地双收,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玉米为高杆喜光作物,大豆为矮秆儿耐阴作物,带状间作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发挥边际效益。两种作物互补,降低因单一作物受灾而导致的绝收风险,增强了对天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套种不仅让土地“生金”,更引来了市场“活水”。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和精准的市场研判,合作社在播种前便与农民签订保底收购订单。当市场价格波动时,合作社按“保底价+随行就市”规则收购,排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定边县喜泳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喜泳:“今年我们通过订单农业,种植红芸豆达到5000多亩,秋收收回来以后,通过初级加工,送到食品加工厂,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链。”
如今,玉米豆类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正从冯团庄村的经验向全县铺展。自2022年推广以来,全县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万亩,2025年单年推广突破8000亩。昔日“单打独斗”的玉米地,如今套种豆秧,绿浪相拥,在绘就更丰饶田野画卷的同时,也把希望稳稳交到农户手中。
来源:定边融媒